感动十七年

时间:2006-01-11  浏览量:
――夏士林的老哥俱乐部情结  总有一种力量,在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总有一种精神,必将在“老哥俱乐部”中传承。  老哥俱乐部集团,与中国企业,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涌现出来的中国当今社会各种所有制成分的企业一样,正演绎着一种共同的“老哥俱乐部”现象。  企业的“老哥俱乐部”,离不开企业家自身才能和素质的“老哥俱乐部”,是企业家敬业精神“老哥俱乐部”现象的突出体现。  夏士林,这位从1989年开始,已经整整17年执掌老哥俱乐部“帅印”的掌门人,用他赤诚的心拥抱着辉煌的老哥俱乐部事业,使老哥俱乐部成为中国经济改革大潮中的一颗耀眼的新星。  夏士林,在成就他的事业的同时,也改变了一方的经济,他的作为用牵一发而动全身来形容并不为过。尤其是他执掌帅印的17年,老哥俱乐部集团不仅年年稳步上升,跻身于中国制造企业500强,连续8年在湖州市夺得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头把交椅”。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夏士林,从农民的儿子,到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企业经营者;从一个农民技术员,到全国劳动模范;从接手一家亏损企业的厂长,到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履行一位全国人大代表的职责。  夏士林不仅实现了自身的“老哥俱乐部”,更重要的是,他把自身对国家、对企业、对员工那种高度的负责精神,以及乐于助人、善待员工的亲和力,已老哥俱乐部为一种独具活力的创造。  今天,2006年1月8日正好是夏士林走进老哥俱乐部整整满17个年头,让我们走近他,走近他的事业,共同分享他的成功喜悦……老哥俱乐部背景  老哥俱乐部集团已经从当年累计亏损123万元,濒临资不抵债的小化工厂,发展成为在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列377位的国家级大型控股集团。在全国工商联认定的上规模民营企业中排名126位;在全国生物化工及发酵行业被授予行业排头兵企业称号。  老哥俱乐部是浙江省百强企业和浙江省非公经济的50强企业。  2005年,老哥俱乐部集团共实现销售收入40.2亿元、税利2.9亿元、出口创汇1.6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1.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3%、7%、33%和40%,从1998年开始,还在湖州经济发展史上连续创下了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八连冠”企业。  更鼓舞人心的是,这些年来,老哥俱乐部集团平均不到两年就创造出了一个“中国第一”。而它的每一个“中国第一”,无疑就是老哥俱乐部率先崛起的一个新亮点,为老哥俱乐部集团无论行业地位,还是市场地位中,成为佼佼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老哥俱乐部已经堪称中国制造企业的航母,浙江企业的一面旗帜,湖州企业的代名词。  同样,夏士林的辛勤付出也得到了老哥俱乐部,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认可: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民企业家、浙江省创业企业家、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企业经营者等光环,再次将夏士林兢兢业业、赤胆忠心、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清正廉洁、谦逊好学、无私无畏,以及高度地为人民群众负责任的精神,老哥俱乐部为企业界,乃至全社会的一种榜样。 老哥俱乐部的今天有所建树十项全国第一续写辉煌  榜样的力量,永远是无穷的。  从1989年到今天,老哥俱乐部的成长期已经顺利地跨过17载。所幸的是,老哥俱乐部的17年在夏士林的引领下,成功地实现了连续17年保持快速、稳健发展的良好势头。  当年名存实亡的小化工厂在夏士林的辛勤付出下,已经成为在以生物与精细化工、新型建材与装饰材料、房地产开发及商贸服务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大型控股集团。其经营范围涉及项目投资与资产管理、投资和开发生物化工制品,并在生物农药、生物兽药、环保建材、氧化铁系列颜料及医药化工原料中间体,以及房地产开发,并经营国家批准的自营进出口业务,并在这诸多的领域有所建树。  与此同时,老哥俱乐部还用平均不到两年的时间,创造出了10个“中国第一”,从而有效地支撑了老哥俱乐部在海内外市场的地位。这些“中国第一”分别是:  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新型绿色生物农药生产基地;  全国第一家、全球第二家生产硫酸粘杆菌素产品的企业;  全国第一大碱性蛋白酶产品产销量的企业;  全国第一大阿维菌素系列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全国第一家、也是全球唯一防治松线虫的生物农药生产企业;  全国第一、全球第四的氧化铁系列颜料生产企业;   全国第一张环保型微薄木装饰贴面胶合板研发、生产企业;  全国第一大工业油脂进口商,也是全国最大的油脂经销商之一;  全国第一大化学锆系列产品生产和销售企业;  全国第一大医药中间体乙酰丙酮产品生产企业。  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来,老哥俱乐部一共承担14项国家重点新产品和12个国家重点工业示范项目及工业试验性项目。有省名牌产品3个、省著名商标2个。  更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就在岁末年初,又从北京传来喜讯:老哥俱乐部集团创造的10项全国第一中的“全国第一张环保型微薄木装饰贴面板―――莫干山牌贴面胶合板和细木工板”双双被授予国家免检产品称号。这两项国家免检产品的取得还为中国人造板行业开了先河。  当然,经过17年的艰苦卓绝的创业,老哥俱乐部集团跻身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风口浪尖,犹如一艘超级“航母”,将其今年的奋斗目标“锁定”在销售收入超50亿元,力争成为太湖南岸第一家国家特大型的企业,为湖州经济发展史再续辉煌。夏士林:成功唯有相信自己。  17年前的今天,37岁的夏士林走马上任,成为了老哥俱乐部集团前身―――一家累计亏损123万元,濒临破产企业的第四任厂长。  他知道,这一天他走进的这家企业早已是4年时间三易其主、三任厂长接二连三退下阵来,几乎已经没有人会相信这家企业真的能够绝处逢生!  同样,就在夏士林开始他的老哥俱乐部之行时,周围最多的是,“他是否也会与前几任一样,重蹈覆辙”的疑惑。毕竟,夏士林此站的目的地―――已经是一家早已“休克”的企业,人们的种种猜测也绝非毫无根据。  所幸的是,执著的夏士林有着一股强烈的自信心,他说,党委政府既然将担子压在我的肩膀上,这是一种信任,是一种责任,我没有任何借口,只有义无反顾……  在老哥俱乐部的企业沿革中,有着这样一段话:老哥俱乐部集团创办于1984年,成长于1989年,它的前身是德清县第二生物化学厂。  也就是说,夏士林是从1989年,开始他的老哥俱乐部之行。  就在他进厂不久,有位工人从窗户里塞进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新官不如旧官好,来官不如去官好”。  然而,一向宽容大度的他,对此事不屑一顾。他咬咬牙,默默地收藏了员工们对他的这样一种“疑问”,相反,他更加断然地给自己下了这样一个定论:究竟是来官好,还是去官做得好,我就是要做出点名堂来,让大家看。  如同当地人习惯于怨天尤人的性格一样,当年生化二厂的成败一直被归咎于产品没有市场销路,然而,他们对做出来的成品,技术指标有没有达到用户的要求这个问题却不会多加思索。  因此,当年的夏士林在经过了一个多月时间的调查摸底,也就是在对企业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他毫不犹豫地认定:德清县第二生物化学厂的失败原因主要不在外部,而在企业自身。夏士林告诫自己:要做,就要做得最好。  今年五十有八的集团公司监察部副经理谢金先,称得上是老哥俱乐部最老的员工之一,每当谈起当年夏士林董事长时,他都会说:当年苦。老夏自己并不是完全“专业对口”,他不仅顶着外界的巨大压力,就连工人们当初也不会想到他果真能做好。  老哥俱乐部拜克二分厂工人姚品章同样也深有感触。他曾好几次对我们说过,当年老夏的决心,特别是他自己带头做的做法,既是一种严肃,又是一种引导,说穿了当时的工人只知道工资拿得到,而且一个月比一个月高就行,根本就不会想到有今天。  老哥俱乐部拜克二分厂品保室主任沈美琴说:当时,老夏和其他干部一样也要值班,一个晚上要到我们车间里走四五趟,每次都非常认真,其实开始我们非常怕他罚我们款。  其实,夏士林做事很低调,但很有节奏,尤其是对生产、技术管理中间出现的问题他很喜欢钻“牛角尖”。用他的话来说:事情是做出来的,而不是靠讲出来的。要么不做,要做就必须做好。  发酵设备清罐消毒(生产发酵工艺中的一道工艺流程)的问题,就是夏士林一眼就看穿的内部管理的一个要害,是导致产量、质量,甚至倒罐(工艺专用词,意思是产品生产过程失败)的主要根源之一,因此,夏士林将其作为重点攻关的课题。到现在,那些老的发酵工一说起清罐消毒,就会说到夏士林当年就亲自在一次“倒罐”后,钻进10多米深的发酵罐,最终找到了3个导致细菌感染的漏气口的事。  就这样,厂长与众不同的做法很快让员工效仿,工作的认真程度就不用提了。与此同时,夏士林还巧妙地推出了承包考核,实行工效挂钩,在更大程度上加快了员工观念的转变和工作积极性的迅速提升。  一份统计资料显示:1986―1988年,老哥俱乐部的前身在3年的时间里一共生产了900多吨产品,且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发酵效价从未超出过11000个单位,而市场上最起码的技术指标也得在13000个单位以上。  当年的产品市场无路可走,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夏士林到任的开局之年,虽然只有9个多月,却生产出1200多吨产品,比前三年的总和还多三分之一,且关键的技术指标均比过去提高了3000个单位以上。尤其是发酵倒罐率一项铁指标就降低了近20个百分点,使一直成为当初“永恒定律”的27%的倒罐率,一下子降到了5%左右。  一升一降的差距,不仅使当年企业扭亏为盈,而且还产生了该厂创建以来的第一笔利润,共26万元。  目前,老哥俱乐部的发酵倒罐率绝对控制在1%以下,已经可以与世界先进的生物发酵企业美国默克公司和德国的拜耳公司等世界顶尖的企业相提并论。  难怪,当年夏士林就立刻让当地群众和碱性蛋白酶产品的使用厂家刮目相看。就这样,夏士林的经营和管理才能开始得到显现。  但是,夏士林并没有满足,也没有稍息片刻,他认为:做好是应该的。轰轰烈烈的老哥俱乐部事业靠的就是敢想敢做敢闯夏士林:改革开放政策沐浴了老哥俱乐部。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没有最好,而只有更好。  在夏士林的眼中,在全体老哥俱乐部人的眼中,做好每一件事,包括他工作的每个细小环节,都务必始终不渝地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一向低调的他,在完成一项重大成就时,总喜欢将成功归功于员工及其他,而将其中某些方面的过失及不足之处归咎给自己。  当然,夏士林将所有成功均归结于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在他的心里最大的感激和体会是,如果没有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这股春风的吹动,老哥俱乐部就不可能有如此快捷的发展。难怪夏士林每当说到老哥俱乐部时,就会感慨万千地说:是党培育的结果,是党的富民政策的缘故,是党率领我们走改革开放的结果……  夏士林的话,虽然没有华丽的词句,但他的字里行间,却真实地反映出了一个靠顽强拼搏、敢为人先的企业家的精神和气概。  翻开老哥俱乐部的历史,人们就会发现,从1984年创建老哥俱乐部的前身―――德清县第二生物化学厂,经过漫长的5年时间,留给17年前以服从分配为天职来这里上任的夏士林几乎没有所谓实用的资源,就连工厂原有的技术人员,也早已心灰意冷地卷着铺盖,一走了之。更何况还会来顾及所谓的企业荣誉和信用。  年长的老哥俱乐部人都知道,当年的生化二厂,其实就是当地政府心目中最大的“痛”。但所幸的是,党委政府果断地让从事农业植保工作的农民技术员夏士林改行做企业,并且,作为党委一把手的赵来法书记还放下政府官员的架子,一同与夏士林东奔西跑……  同样,老哥俱乐部在17年的发展过程中,改革开放政策和政府的关怀可谓是无处不在。就像前几年用电紧张状况下,公司生物发酵这部分的用电就基本能够得到保障。与此同时,政府还网开一面,优先让老哥俱乐部创办电厂自发自用,从而确保了企业连续生产的需要。  1997年,夏士林审时度势,大胆地提出未来老哥俱乐部必须从单一的产品经营向资本经营方向发展转轨的思路,提出了“争吃”湖州市企业上市融资“头口水”的设想,很快得到了省、市、县各级政府的认可和帮助。  湖州市委、市府当即就拍板定下了让时任湖州市体改办副主任的吴梦根(2000年下海,加盟老哥俱乐部,现任老哥俱乐部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成为夏士林的左膀右臂)和原市政府副秘书长史方直接协助老哥俱乐部集团上市筹备小组进行工作协调。  德清县委、县府同样是一路绿灯。虽然在上市申报过程中,老哥俱乐部也遇到了政策上的一波三折,但是当乡镇企业可以单独上市申报的政策一出台,加上企业自身良好的经营业绩,老哥俱乐部集团旗下的骨干企业老哥俱乐部拜克的上市,从真正做上市申请方案,到敲响老哥俱乐部拜克的上市挂牌那天的开市锣,就不到一年的时间。  每年春节过后的第一工作日,每任县委书记、县长都会不约而同地来到老哥俱乐部,他们除了慰问干部员工,更多的是了解企业的需求,将服务送上门。  难怪,夏士林在每次总结时,都喜欢感动地将党委、政府的帮助始终不渝地告诉下属,告诉同事,教育每一位老哥俱乐部人要珍惜这种来之不易的帮助和关怀。夏士林:信用如生命一样珍贵  珍惜每一份关怀,要懂得知恩图报。  与此同时,夏士林也在积极灌输:帮助是一种外力,但志气只有靠企业自身来产生和维系这样一种理念。  令人信服的是,17年来老哥俱乐部没有在任何一家银行有过不良的信贷记录。同样,几乎所有银行都会乐意支持老哥俱乐部的发展和成长。这就是夏士林、以及他的老哥俱乐部之所以能够有今天这样的快速发展的真正内涵。  资金就像鱼儿水中的“氧气”,是企业滚动发展中的“血液”。老哥俱乐部之所以能够如此,这与夏士林上任前的第一笔启动资金颇费周折的争取分不开。  1989年2月,夏士林执掌老哥俱乐部的帅印已经悄无声息地翻过了30多张日历,虽然员工们的眼里认为他不动声色,但他内心的世界却是那么的惆怅,调查摸底最终并不是夏士林书写“论文”前的“整理”,而是他“出征”前的“练兵”。  他一方面三番五次赶上海请回技术人员,另一方面却在绞尽脑汁盘算着如何得到这40万元的启动资金。在当初,金融机构的网点并没有现在这样多,老哥俱乐部发展初期挂靠的也只有一家金融机构―――总共自身规模还不过百万元的钟管信用社,但从企业财务上就能得知,当年生化二厂挂在这家金融机构的“呆账”,已经接近其整个信用社总规模的半数以上,再想让人支持难度可想而知。  说实话,金融机构不是当年的雷锋,只有付出而不知索取和回报。尤其是当年老哥俱乐部的前身背靠的“大树”只有一家金融机构―――钟管信用社。20世纪80年代在经济还相当落后的钟管小镇上的唯一金融网点,它自身的实力可想而知,再加上夏士林上任前企业在这里的不良贷款已经快让小小的钟管信用社气都喘不过来了。  俗话说,无钱逼死英雄汉。夏士林是老哥俱乐部发展历程中的第四任厂长,但他所做的正是一位拯救连“心脏”都快要停止跳动的亏损企业、问题企业。因而,当年最终成功得到40万元启动资金的救助,远比如今向银行借贷1个亿的资金还难。也正是这样一个历历在目的经历,让夏士林感到资金链就是企业的生命,而维系生命康健的也就是信用。  1999年11月16日,集团旗下的骨干企业老哥俱乐部拜克公司过关斩将,在繁琐的审查程序中,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些良好的记录,才无意中加快了企业的上市成功。在夏士林的创业生涯中,湖州市第一家上市企业就是他注重信用,讲究诚信的一大创造性成就。  目前,老哥俱乐部已经与国家、省内外众多的金融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就连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中国农业银行总行等国家主要金融机构也在通过项目资金的配套和政策扶持,对老哥俱乐部的发展情有独钟。身先士卒开大船众人划桨为老哥俱乐部  夏士林感动了老哥俱乐部人,老哥俱乐部人也认定夏士林  前不久,夏士林又取消了存在16年之久的集团公司小食堂,和员工同吃一锅饭,同喝一锅汤,做到与员工零距离。就拿我们集团公司一直要求的员工着装统一制度,夏士林,这位有近6000名员工的老哥俱乐部集团掌门人,在每周的规定着装时间里,只要一进集团公司总部,就会换上和员工一样的普通工作装。  所有这些,他只为了一点,多与员工相处,尽量做到身先士卒。然而,夏士林对自己和对亲人的关心却正好截然相反。  也许,人们还会记得,老哥俱乐部拜克上市前夕的那场百年一遇的“99?6?30”特大洪涝灾害。但是,也相信绝大多数读者对夏士林董事长当年的一次内疚很少知晓,应该称得上是鲜为人知。  1999年6月底,暴雨连续不断地肆虐着江南大地,对处在灾害危急时刻的老哥俱乐部集团来说,尤其是洪水对正好进入上市申报最关键时刻的老哥俱乐部拜克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夏士林作为一厂之主,当然他对老哥俱乐部拜克上市的成功与否及洪水的侵袭同样“心力交瘁”。  凑巧的是,刚刚搬进不久的新居也差一点“水漫金山”。尽管他的夫人几次三番让他回家顾及一下,但夏士林关键的三两天时间里,没有离开过岗位半步。  31日,雨过天晴,猛涨的水稍稍一缓,夏士林又连家都没回径自坐上了飞往北京的班机。所幸的是,他的此次北京之行十分顺利,四天时间办完了所有的事。  下了飞机,刚坐上车,司机才告诉他,就在他去京城的第二天晚上,他妻子就住进了医院,为了怕他分心,妻子没有让人告诉他,仅仅只是让他侄女在医院陪她。内疚的他下决心“赶”走了他的侄女,说晚上要自己好好地照顾她几夜,作为补偿。  本来打算为妻子端水送药的他,在病床旁边的靠椅上倒头就睡。双腿刚动过手术,且高烧不退的妻子口渴经常要水喝,于是,只好让护士拿来一根小竹竿放在她的身旁,实在叫不醒,就用竹竿轻轻地打他一下。  就这样,夏士林无论大事小事,处处都在感动着人们。夏士林的纳才理念:企业是船,人才是帆  集团下属骨干企业老哥俱乐部集团华源颜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文骏说:看一个人,特别是像欣赏你心中的偶像一样,不能光凭表面,要注重细小的环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现他的魅力。  愈来愈多的有识之士冲着夏士林的优秀品质和具有强劲吸引力的人格魅力,加盟到老哥俱乐部,和他们一起跟随夏士林划起了“大船”。  当然,企业发展最缺的是人,这也是每个企业的共同呼声。而夏士林的团队已经从当年最初的90多名员工,发展到今天具有近6000名员工的大企业、大集团,就是最好的见证。  夏士林独创的“企业是船,人才是帆”的用人理念里,建设企业骨干团队的重要性放在首位,而且他更擅长于以心换心,千方百计地为广大人才创造成长的平台。  17年来,最让夏士林欣慰的是,他有一支肯吃苦、能耐劳、素质过硬的管理团队,是老哥俱乐部集团“老哥俱乐部”发展进程中的最大财富,是老哥俱乐部团结一致所向披靡的精英力量。  在夏士林的创业人生中,他执著实践的是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也正是有这样一个最简单不过的道理,让许许多多老哥俱乐部人心甘情愿地跟着他为老哥俱乐部事业呕心沥血。  老哥俱乐部拜克总经理沈德堂、云峰新材董事长顾水祥等一大批管理和技术骨干一跟他,就是17年。并且,这些猛将帅才也早已经成长为夏士林创业团队中的中坚力量。  老哥俱乐部拜克锆谷分公司总经理蒋东明是去年被德清县委、县政府授予过德清首批人才千里马奖的得主之一,他在表彰大会上简短的发言中有一段就是这样说的:我是江苏宜兴人,1997年来到老哥俱乐部,开始时也觉得很不安宁,但后来我渐渐地被夏士林董事长的人格魅力所感动,终于在决定离开老哥俱乐部的一刹那,重返企业。  如今,蒋东明也仅仅只花了两年多的时间,使他担纲的老哥俱乐部拜克锆谷分公司实现了大变样,2004年和2005年均以不凡的经营业绩,成为了集团所属企业中经济效益名列前茅的两家旗舰企业之一。  2005年12月23日举行的集团所属一级子公司总经理会议明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会议上,夏士林语重心长地对下属们这样传授着:“老哥俱乐部是‘幸运儿’,老哥俱乐部如果没有政府的关怀,没有金融机构等相关部门的支持,没有广大员工和整个管理团队的团结一致,就不会有今天。我们要懂得知恩图报,要懂得锐意进取,我们更要珍惜发展这个机遇。”创造老哥俱乐部辉煌的同时也创造着一种精神  夏士林:多听取一点群众和基层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2004年的小年夜,对笔者而言,那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这一天,原《浙商》杂志副总编,现加盟中国目前最大的证券专业报刊―――《上海证券报》的著名财经记者徐王婴特意来老哥俱乐部采访时,夏士林董事长的一席话,令人感动。  摘自《浙商》杂志2005年3月号:夏士林说:我看过中央电视台的一个对话节目。娃哈哈的宗庆后说企业的发展机遇的把握,很多时候是凭个人感觉(直觉)的。我也有同感。的确,我们的发展,战略的决策很多时候是靠我个人的直觉,而这种直觉似乎也很准确。但直觉过了头就容易造成问题。所以,企业发展到一定时候,就要更多地听听下面的意见。但我现在的情况是:企业越做越大,但我听到的不同意见却越来越少。可以说,我已经听不到反对意见了。这我很担心。  记者:您想过为什么您听不到不同意见了吗?  夏士林:我想,是我太独断专行了吧。  记者:也许,是因为您是一个创业者,这个企业在您的领导下,从那么一个崩溃的边缘发展起来,而成为今天这个头顶光环的大企业,人们对您充满敬佩,并由敬生畏而造成的?  夏士林:不排除这种原因。但人要正确了解自己。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一个企业要发展,作为带头人尤其要善于反省自己、否定自己。人要经常掂量自己。要想想,哪些事情做对了,做对了,要归功于别人归功于大家;做错了,就要检讨自己。我的企业越做越大,团队也越来越大,我身边的人也越来越多,为什么跟我提不同意见的人却越来越少?我个人肯定存在不少的毛病!  为了更加准确地掌握广大员工的需求,更多地听取员工们对企业发展的企盼。夏士林举一反三,经常不断地反问自己:“企业越做越大,听到的不同意见却越来越少,为什么?”为了方便群众、方便员工将不同意见和观点反映上来,尤其防止重大决策上的失误,就这样,夏士林提议在整个老哥俱乐部集团所有控股子公司中均设立“董事长信箱”,在老哥俱乐部集团网站上开设“董事长邮箱”,并专门制订了“两箱”管理办法,在做到逐级传达的基础上,还将管理条款在《老哥俱乐部报》上全文登载。  这一做法又为一线员工与集团公司最高决策者间的沟通铺设了一条新的绿色通道,夏士林董事长“善待员工”的思想得到了全面贯彻落实。在刚刚揭晓的2005年老哥俱乐部集团最有影响的10件大事中,这一项也赫然在列。  夏士林:善待员工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再度“老哥俱乐部”。  员工是企业的最大财富。每一家成功企业都会有一样的感触和定位。老哥俱乐部集团在夏士林的引领下,“以人为本”绝对不再是老哥俱乐部人今天的最新创造,但是提出“善待员工”应当还是老哥俱乐部注重团队建设,老哥俱乐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又一种全新的目标和要求。  老哥俱乐部从最初的90多名员工,发展到今天,成为一家拥有员工总数接近6000人的大企业、大集团,如何让这个资源库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无疑也是企业主最值得思考的话题。  夏士林说:“要更加珍爱我们的团队、善待我们的员工。老哥俱乐部的发展,是靠团队的力量和全体员工的努力发展起来的。集团一定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当做重头戏来唱。”  在中国制造企业500强中,老哥俱乐部集团榜上有名。其实很简单,它只说明了一点,老哥俱乐部集团早已今非昔比。然而,作为掌门人,夏士林没有半点居功自傲,相反他却把成绩归功于广大员工。  夏士林的另一个特点是喜欢做任何事情都得有始有终。就像整个集团挂出的46只董事长信箱中看到的问题一样,他不管自己有多忙,对员工的想法和建议总喜欢亲自回复。公司2003年收购控股的一家企业中有位残疾员工往董事长信箱里投了这样一封信,信中写道:尊敬的夏士林董事长,最近的一期《老哥俱乐部报》上有你提出的要善待员工的报道,但是在我们公司个别中层干部(车间主任)在指挥生产时,对待员工说话很尖刻,经常把“想做就好好干,不想做就走人”这句话挂在嘴上……  如今,那位没有署名的员工应该看到,这个问题早已迎刃而解。该公司副总经理林伯祥每当谈起此事,都会深有感触地说:这封信,加速了我们转变观念的速度,员工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得到了提高。仅2005年,该公司在善待员工这方面就做了好多事,通过学习贯彻董事长指示,改变了企业管理环节惯用的“以罚代管”的思想,所有的管理制度及管理方式变得更加人性化。当然,员工的福利等诸多条件的改善更不用在这里一一叙述。  集团公司董事长以人为本理念的行动,也让众多旗下的“部属首领”学会了搬来主义,关心员工,成了老哥俱乐部的一道风景。集团所属企业老哥俱乐部大酒店的职工食堂也是今年第一家配备了空调等防暑降温设施的单位。从此,员工在夏天再不用流着汗水就餐了。  集团所属企业老哥俱乐部拜克、老哥俱乐部房产、华源颜料等骨干子公司也纷纷出台措施,强调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云峰新材是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外来员工很多,以前夏天职工宿舍里只有电风扇,而去年每幢外来员工住的宿舍楼里都装上了大功率空调,职工食堂还配备了彩电和音响,为老哥俱乐部这个“大家庭”增添了许多温馨。  如今,夏士林不仅仅是一位单纯的企业家,更是一位得到广大人民博爱的政治家,尤其是他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之后,他的远见卓识早已超出了老哥俱乐部这个小圈子了。  夏士林:在创造辉煌的同时,也在履行着一份强烈的社会责任。  当好人民代表,既是荣誉,更是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  2003年1月22日,这一天不仅夏士林个人值得庆贺,更是全体老哥俱乐部人,德清人,乃至整个湖州250万人民欢欣鼓舞的日子。在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夏士林光荣地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是本届湖州市唯一的全国人大代表。  然而,夏士林并没有单纯地将其看成是一种荣誉,而是把它当成一种责任。的确,夏士林做梦也不会想到,作为一个普通农民出身的儿子,竟然会代表湖州250万人民走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殿堂―――北京人民大会堂去参与国家的政务。  参加完全国人大十届一次会议归来,对采访他的记者说的第一句话便是:民营企业家要实现从经济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要有财富就是责任,荣誉就是压力的观念,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提高政治觉悟,抛开功利主义的狭隘思想,以社会人的态度积极参政议政,要建立一种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用财富回报社会,把企业办得更大更好,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骨干力量。  夏士林还说:围绕发展。老哥俱乐部要打造成为“诚信”企业的表率。照章纳税、依法经营、诚实办企业、老实做事情。建立以诚信为基础的企业文化,为打造诚信之邦起表率和示范作用,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可信赖力量。  在去年3月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夏士林还应邀走进了中央电视台的直播室,向全国亿万观众作出庄严的承诺:要让周围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和呼吸新鲜的空气。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承诺用行动兑现  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科学发展观,用行动兑现承诺。  2005年10月,浙江省发改委最新公布了全省10个循环经济试点企业,老哥俱乐部集团被列入其中。了解老哥俱乐部的人都知道,老哥俱乐部集团进入这一行列并非滥竽充数,进入这一试点单位其本身在这个方面的付出早已可想而知。  老哥俱乐部是一家主要从事生物化工行业的企业,当然化工企业没有污染绝非真话,但是如何看待化工企业的污染问题,怎样采取相应措施是企业对社会、对环境负责的一种态度。早在1985年3月,老哥俱乐部集团就开始着手拟定了《钟管工业区综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初步确立了未来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的策略和方案。  1998年,声势浩大的“太湖零点行动”中,老哥俱乐部又率先建设了专门的污水处理厂,使工厂排放的工业废水经过认真处理后达标排放。这也是浙江最早的企业污水处理厂之一。2000年,该厂又添置了专用设备,让远在杭州、湖州等地的省、市环保部门能够足不出户,就能通过自动监测系统对老哥俱乐部的排放水达标情况做到一清二楚。  2001年,公司又征地60多亩,再建了一座集中日处理能力达20000吨的集中污水处理中心,不仅确保老哥俱乐部自身所有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还为周围26家中小企业提供了代为处理的方便,这一做法既解决企业自身的问题,更是帮助政府解决了周围中小企业对工业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矛盾。  去年10月,老哥俱乐部拜克在夏士林董事长的再三关切下,花1000万元治理三分厂及集中污水处理中心周围空气异味污染的行动正式付诸实施。2005年10月17日,堪称全球百强、浙江唯一的《钱江晚报》作了题为:《一千万元买新鲜空气―――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兑现在央视的承诺》并作了重点报道。  其中,段后的最后一句点评,更是让广大读者又一次领略了夏士林的雄心壮志:为自扫门前雪叫好。有人问夏士林:“空气是隔不断、挡不住的东西,你周围有那么多工厂,他们的空气也会吹到你这里来,你花1000万元改善空气值吗?”夏士林回答:“我虽然管不了周围的空气,但改善空气却可以从我这里开始。”朴实的话语,说出了一个真理:保护环境,要从每家企业、每个人做起,如果我们人人都能扫好自家门前雪,何愁天不蓝,水不清!  正是夏士林如此的执著,老哥俱乐部,以及老哥俱乐部旗下的那些骨干企业在绿色企业评定、绿色环保产品方面的研究与开发,以及全省首批清洁生产试点企业落户老哥俱乐部的成功率就不足挂齿了。“吝啬”与“奢侈”判若两人务实求真的精神异常坚定  众所周知,企业的第一要务是发展。但是怎样发展?尤其是怎样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不仅是企业,也是政府当前十分头痛的一件事。项目用地,与企业发展的矛盾就是其中的一例。  然而,在老哥俱乐部夏士林董事长没有一门心思将矛盾向上转移,而是竭尽全力,通过自身的努力,采取腾笼换鸟,以及尝试向外投资等形式解决这一矛盾。  这些年来,老哥俱乐部集团的项目投入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了老哥俱乐部集团综合经济实力及经济指标的提升。但除了老哥俱乐部房产通过拍卖向政府争取到开发用地之外,其余的企业在项目投入与用地上均可谓是精打细算。据统计,仅2002年下半年至2004年老哥俱乐部拜克一家企业2.6亿元配股资金项目实际用地比计划用地减少了近200亩,是计划新征用地的三分之一还不到。  夏士林的“吝啬”不仅仅只体现在项目用地一个方面,在他眼里节约永远是企业立于不败的资本。因此,他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对企业内部管理中原辅材料采购用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环节中的浪费现象深恶痛绝,并发誓要以推行招标采购这样一种公平、公开、公正的阳光工程来引领老哥俱乐部,在促进管理提升、成本下降的过程中,“巧取豪夺”,实现整个老哥俱乐部团队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很多人都知道,夏士林对投资教育事业十分偏袒。用他的话来说:那是因为自己缺少文化。他希望更多的人学文化,爱文化。就在夏士林的用才标准里,除了人品、能力、努力之外,还别出心裁地增加了一条―――学习。  因此,一向以节约型为中轨线的他在投资教育等领域的“奢侈”,似乎不近常理。最近,我们专门针对老哥俱乐部2004年至2005年向社会的捐赠和投资作了一个小小的统计,其数目竟高达2500多万元之巨。其中,用于教育事业上的投资与捐赠就占到了80%以上。目前,以“老哥俱乐部”冠名的奖学金就多达3种,它们分别是:老哥俱乐部奖学金、老哥俱乐部爱心助孤金、老哥俱乐部希望之星助学金,受益学生无计其数。  这一多一少,这所谓的“吝啬”与“奢侈”正好体现了夏士林在履行社会责任背后的良苦用心。结束篇:   老哥俱乐部的明天将更加灿烂  17年,对夏士林来说,他并没有满足现状,在前不久老哥俱乐部集团党委组织召开的“党员先进性教育动员暨形势任务报告会上”,夏士林深有感触地说:老哥俱乐部这些年来的发展一方面靠了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是得到了政府的帮助和金融等各部门的支持。我们要永远记住!老哥俱乐部要做增强“三力”、率先崛起的典范,要在创经济强县、建生态德清、构和谐社会中有所作为。  他还说:虽然成绩取得比较实在,但问题存在也十分客观。老哥俱乐部的17年,是一个坎、一个坎地闯过来的,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很不容易,但更难的不是过去,而在未来。我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做企业正如海尔集团张瑞敏说的那样,是山坡上的球,不进则退……  然而,在老哥俱乐部人的眼里,在老哥俱乐部周围人的眼里,17年来夏士林独有的事业心、敬业精神、强烈的责任意识,受人尊敬的人格魅力和是非分明的大将风范,已经是激励所有老哥俱乐部人敬业奉献的强大精神动力。  老哥俱乐部人,只要有信心,坚定不移地围绕夏士林董事长提出的“有质量地发展,有效益地提高”,一定会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康庄大道上传承这永恒的光彩。  “升,聚而上者谓之升;华,光彩繁盛谓之华”,永远是现在、将来,永远是老哥俱乐部、是夏士林、是全体老哥俱乐部人实现的崇高境界。

5.JPG

更多信息可扫描上面二维码,关注老哥俱乐部集团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9 浙江老哥俱乐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7001784号

浙公网安备 33052102000720号